2012年11月11日星期日

【南島】活動系列九:「同志與宗教─從幾則爭議談起」

【南島】第九場講座:「同志與宗教─從幾則爭議談起」
(11月20日,星期二下午2.00-3.30,HSS seminar room 7)

主講人:歐陽文風(紐約市立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波斯頓大學神學博士候選人)


同志和宗教形成的張力,已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議題,它不僅僅涉及同志如何爭取與維護權益,抑或宗教如何維護神聖性與教義真理的問題。我們希望建立一個理性、自由和開放的討論空間,認真來思索二者之間的問題。

  【演講大綱】:
在21世紀的今日,同性婚姻與同志遊行已經明顯地不再是一個屬於西方國家的議題與社會現象。但在歐美社會紛紛承認同性婚姻與同性伴侶合法地位,在世界許多 大城市都舉辦同志遊行之際,亞洲不少國家仍視同性戀為不正常與變態的現象,甚至在西方逐漸喪失說服力的前同志運動(ex-gay movement)亦轉向東亞發展尋求新市場;宗教界,特別是一神宗教,仍對同性戀極度排斥。因此有關講座將主要探討宗教對同性戀的態度與立場,特別是 新、馬兩國的情況。同時參照西方的經驗,尤其是美國,以了解宗教與同性戀的張力關係。




【個人簡介】:
歐陽文風,原名楊文淩,馬來西亞人。紐約大都會社區教會(MCC NY)牧師,紐約市立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波斯頓大學神學博士候選人,目前在聖彼得大學執教社會學,同時亦在紐約市立大學的亨特學院執教女性與性別研 究;美國大學暑假與寒假期間,則在中、港、台、新、馬的教會、民間組織與大學演講,出版著作27種,最新著作為〈基本教育〉、〈男男自語〉與〈因為佛陀, 我是更好的基督徒〉。



歐陽文風的講座,來了60多位同學與朋友。從開始梳理「同志」的定義,到檢視對同性戀的基本假設,文風不斷提醒「我們不時都在做假設,但不知道自己的假設是什么」;到底如何思考自己所思考,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是他一貫檢驗自己邏輯思維及看待事物的方式。其中也包括政治行為、法律系統以及宗教信仰等。文風特別舉例377A條文中的基本假設,讓大家看見其中的性別歧視,尤其是陽剛或陽具中心主義。再轉而談 論聖經反對同性戀問題,他以在聖經中沒有「性取向」概念,以此來建構自我的身份,反駁聖經反對同性戀者的理據。其次是對神的描述方式,如何能貫徹「神是愛,神是公義」的真理,並以聖經兩個創世紀故事來突出其中的矛盾,說明宗教語言不同於科學語言。文風也不諱言談過去妻子的體諒和包容,一度也哽咽,因為她「幫助我來擁抱我自己」。演講中有幽默、有理性、有邏輯,但我想許多想法是經驗的反芻,生命自我的陳述,才能打動人心。如他說的一句話:「聖經是一本教人謙虛的書,人只是人」。感謝文風,讓我們重新回頭去思考自己,思考人性,思考我們所相信與不相信的…。(背後的照片是一歲半的文風和他阿姨)

2012年10月22日星期一

【南島】活動系列八:讲题 「我的家在山芭” – 乡村的分布图貌」

 【南島】第八场讲座
(11月 7日,星期三下午2.30-4.00,HSS Conference Room)

讲座大纲:
“我的家在山芭,有山又有水,有树又有花,水里有鱼也有虾,田里种菜又种瓜 ”,这一段上世纪60年代华文小学二年级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岛国乡村的美好风光;在之前的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岛上一直分为城郊两区,岛国独立以前“山 芭”地区占据岛上大片的面积, 在我们的“山芭”里到底有那些乡村?从开埠以来的百多年间,它们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馆吴庆辉将带我们走出城区,认识新加坡乡村的分布图貌。

主讲人介绍:
吴庆辉先生,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助理研究员,从事新加坡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文史普及化的推动活动,其中包括在国家博物馆主讲的系列讲座,为公众介绍新加坡的历史地貌。

2012年9月7日星期五

【南島】活動系列七:「反公害運動與公民實踐」分享會

【南島】第七場活動:「反公害運動與公民實踐」分享會

藝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然而藝術工作者如何通過藝術實踐社會責任?強烈的寫實風格會不會影響作品的藝術性?而投入自發性的社會運動如何可以幫助受環境 公害影響的居民?马来西亚新山藝術工作者與邊佳蘭反公害社會運動參與者,將和大家分享他們對於家鄉被破壞的感受、如何展開拯救家園計劃,以及反公害運動經驗等。歡迎大家踴躍出席!



主講人:
1. 魏江龍(魏氏藝術學院院長;马来西亚新山藝術工作者)
2. 張俊華 (雲山筆堂負責人;马来西亚新山藝術工作者)
3. 林威義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媒體系學生;邊佳蘭藝術工作者)
4. 陳秀君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研究生、「拯救邊佳蘭藝術計劃」總務)
5. 李成鋼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研究生、邊佳蘭反公害運動參與者)

主持人:雷秋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研究生)

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

【南島】活動系列六:「50年代新加坡歷史記憶」:電影.歷史.記憶──「沙城」電影分享與座談會。

【南島】
「活动简介」:《沙城》自2010年首映以来,受到了无数的本地观众、媒体同仁、知识学者和国际影坛的瞩目。电影中有亲情与爱情的温馨展露以及年轻一代对于自己逐渐失去的历史记忆的积极追寻。年轻的一代又要如何检视自己的国家与身份认同,甚至思索要如何重新认识这块土地的历史,建立自己与这块土地与国家的联系?

 

我们荣幸邀请到了《沙城》的导演巫俊锋以及南洋理工大学教授柯思仁从电影、历史与记忆的不同层面来探讨《沙城》与“50年代新加坡历史记忆”。本地电影导演与本地戏剧学者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他们如何从《沙城》思考50年代新加坡历史记忆?1996年的“新加坡青年奖”得主柯思仁与2011年《杰出青年奖》得主巫俊锋,两位受到国家认可的人物之间又会互问些什么?还是你们有话要提问巫导演和柯老师呢?在此诚心邀请大家来我们的电影座谈会寻找答案。

2012年3月11日星期日

【南島】活動系列五:讲题 「恐懼、猜疑、去政治化:馬來西亞1.0威權統治的要素與其解構」

【南島】第五場講座:馬來西亞新公民意識與公民抗爭

講題:
「恐懼、猜疑、去政治化:馬來西亞1.0威權統治的要素與其解構」
主講人: 黃進發(蒙納士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的講師,「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委員
(3月16日,星期五下午2.30-4.30,seminar room 7)

【演講大綱】自1955年聯盟取得馬來亞政權以來,巫統對馬來亞/馬來西亞的統治建立在對不同族群之間民眾的互相猜疑、對政治暴力的恐懼、以及對政治敬而 遠之的順民態度。這些在1969年族群暴亂之後進一步強化,讓政黨輪替無法發生。我稱之為馬來西亞1.0。308政治海嘯之後,「變天即暴亂」的非理性恐 懼首先破產,讓越來越多公民為各種議題站出來抗爭。其中709的淨選盟2.0 遊行,各族群互相幫助對抗警方暴力與極右派威脅,堪稱猜疑破滅的典範。四個月後的「反和平集會法」示威,此起彼落,更是高揭「政治化」的大旗,直接挑戰、 顛覆精英統治的遊戲規則。恐懼、猜疑、去政治化,這三者的弱化,削弱了選舉性威權主義(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的文化基礎,讓兩黨制更有條件存活。

【主講人介紹】黃進發生於霹靂金寶,畢業自馬來亞大學,在馬來西亞國民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在英國艾塞克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目前是蒙納士大學馬來西亞分校 的講師。2001年5月28日發生了政黨收購報社事件後,他聯同多位撰稿人停止為《南洋商報》、《中國報》、《星洲日報》與《光明日報》供稿,以表示抗 議。同年6月8日,成立了維護媒體獨立撰稿人聯盟(簡稱“撰稿人聯盟”)。 2009年,黃進發因不滿國陣政府在霹靂州的奪權方式,在部落格上發表文章,號召「一個黑色馬來西亞」運動,結果在5月5日遭到警方逮捕,直至5月8日方 獲得釋放。

黃進發曾參與發起「人民才是老闆」、「一個黑色馬來西亞」、「全民挺明福」、「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BERSIH)、維護媒體獨立撰稿人聯盟 (WAMI)等運動。此外,他也參與了馬來西亞華團於1999年提出的《馬來西亞華人社團大選訴求》以及於2009年提出的《馬來西亞20年行動方略》。

2012年1月20日星期五

【南島】活動系列四:「百年重話晚晴園——幾點個人觀察與歷史反思」

2012年【南島】二月活動:
「百年重話晚晴園——幾點個人觀察與歷史反思」

(2月3日,星期五下午2.30-4.30,seminar room 7)
主持人:林鼎瀚同學
 
演講簡介:
2011年10月,晚晴園內部整修並重新策展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地同步慶祝辛亥革命百年紀念
。晚晴園在新加坡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有其特殊性,曾在不同時期扮演不同的歷史角色,特別在廿世紀初孫中山幾次入住,並在此成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進行其革命活動,晚晴園從此與近代中國革命和民國創立有牽扯不清的連結。

主講人將播放1988年本地製作的記錄片「孫中山與新加坡」(23分鐘),回顧晚晴園和新加坡華人歷史的互動與關係,探討華社的期待,同時也重思2009年國家文物局管理後的理念和使命。

主講人簡介:
陳丁輝先後畢業於台大政治系、暨南大學東南亞所(臺灣),並在東海大學及臺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擔任研究助理約五年後,再往西澳Murdoch大學亞洲研究 中心取得博士學位。 2010年1-7月擔任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李光前訪問學人,並於年底正式加入國家文物局。其研究興趣包括東南亞殖民史,特別是新馬華人社會史、口述歷史和社 會記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