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即不離:走入馬共後代的家族史
日期: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2點半
時間:下午2點半
地點:城市書房
主持:魏月萍
【講座簡介】
主持:魏月萍
【講座簡介】
「馬共後代」的家族歷史與生命經驗,因為「馬共」這個身份,顯得隱晦不彰。成長於可言說和不可言說的壓抑氛圍底下,馬共的後代如何看待自己的家族經歷與身份印記?馬共後代有著怎樣的情感敘事?歡迎你來聽《不即不離》導演廖克發和馬共歷史研究者潘婉明對談──從自身為馬共後代的身份,以及和馬共後代親身接觸的研究者,分享有關馬共的隱匿身影、馬共後代的家族印記、自我的身份認同等,揭示在國家的大敘事以及官方主流觀點以外,那些被困綁在歷史幽徑的微弱聲音。
【對談人簡介】
廖克發,出生於馬來西亞實兆遠。曾就讀於國立新加坡大學商業學系,任教於新加坡小學四年,之後赴台學習電影製作,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曾參與2013年侯孝賢導演執導的金馬學院;成立蜂鳥影像有限公司,製作劇情與紀錄影片。其作品屢獲國際獎項,受邀競賽於亞洲與歐美電影節。近期作品《不即不離》追溯祖父馬共身份的家族歷史,獲得觀眾的熱烈關注,在新加坡國際影展獲最佳觀眾票選獎、入選釜山國際影展超廣角亞洲競賽等。
潘婉明,自由撰稿人、專欄作者。政治大學歷史系、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包括馬共歷史、華人新村、左翼文藝與性別關係。著有《一個新村,一種華人──重建馬來(西)亞華人新村的集體記憶》。
【講座內容分享】
兩個小時的對談,豐富而動人。廖克發分享走入馬共歷史的動因,如何以影像創作來紀錄家族史與想像歷史。從隱匿缺席的祖父到尋求祖父馬共身份認證的過程,揭示那原來沉埋與沉默的家族歷史。失責的父親和革命消失的祖父,讓小歷史和大歷史接得以接合。父子關係的修復也是斷裂歷史修復的過程,二者微妙產生連接。克發也分享在田野中拍攝的素材──表情、眼神、感受等,如何碰撞個人的生命經驗,而這些素材並非可以轉易轉化為剪接敘事。
潘婉明以自己和馬共的牽連,談出一段被視為傳奇的身世,如何形成她內在的衝突,遂而產生「偽第三代」的想法。她認為馬共後代有著不同的世代,而世代間的記憶與對自我身份的認同也極其差異。她也提及,女性比男性更能直面家族記憶的傷痛。談及家和馬來亞夢,可了解對大多數馬共而言,家就是馬來亞,如同克發在眾多受訪者口中所了解,馬來亞不只是政治理想,它也是鄉愁,或是婉明所說「馬來亞是許多馬共心目中的實質祖國」。下午的城市書房,聽兩人主講人坦誠而真摰的分享,思緒穿梭在各不同的生命史之間,洞悉人與人最難得可貴的是「理解」與「諒解」。
謝謝克發、婉明,還有城市書房,讓故事和記憶不斷延伸。也謝謝耐心的聽眾朋友,有些朋友兩小時都站著,祈盼大家有豐富的收獲。(攝影:冠輝、皓冰)
【講座內容分享】
兩個小時的對談,豐富而動人。廖克發分享走入馬共歷史的動因,如何以影像創作來紀錄家族史與想像歷史。從隱匿缺席的祖父到尋求祖父馬共身份認證的過程,揭示那原來沉埋與沉默的家族歷史。失責的父親和革命消失的祖父,讓小歷史和大歷史接得以接合。父子關係的修復也是斷裂歷史修復的過程,二者微妙產生連接。克發也分享在田野中拍攝的素材──表情、眼神、感受等,如何碰撞個人的生命經驗,而這些素材並非可以轉易轉化為剪接敘事。
潘婉明以自己和馬共的牽連,談出一段被視為傳奇的身世,如何形成她內在的衝突,遂而產生「偽第三代」的想法。她認為馬共後代有著不同的世代,而世代間的記憶與對自我身份的認同也極其差異。她也提及,女性比男性更能直面家族記憶的傷痛。談及家和馬來亞夢,可了解對大多數馬共而言,家就是馬來亞,如同克發在眾多受訪者口中所了解,馬來亞不只是政治理想,它也是鄉愁,或是婉明所說「馬來亞是許多馬共心目中的實質祖國」。下午的城市書房,聽兩人主講人坦誠而真摰的分享,思緒穿梭在各不同的生命史之間,洞悉人與人最難得可貴的是「理解」與「諒解」。
謝謝克發、婉明,還有城市書房,讓故事和記憶不斷延伸。也謝謝耐心的聽眾朋友,有些朋友兩小時都站著,祈盼大家有豐富的收獲。(攝影:冠輝、皓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