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1日星期二

【冲绳系列】第二篇 “游访冲绳:挥之不去的战争记忆是为了实现永久的和平”/雷秋明

我没踏过你们的火毯,
没法在历史的灰烬中,
以脚印的里数,兑换幸存的勇气。 
──刘伟成《鹿》


2015年,我出席了在吉隆坡文运书店(Gerakbudaya)举办的“战后70年:日本战后历史及批评思想”讲座。我疑惑,说起日本,除了旅游观光、购物和美食,还有怎样的精神面貌呢?主讲人是日本学者池上善彦,演讲时他说:“战争是绝对不能被重复的”。这句话在我脑海不断盘旋,我无解为什么一个发动战争的国家的人民会发出如此的感叹?这种知识局限源自于自幼所接受的教育;日本侵略马来亚三年零八个月的教育,日本民众能够为了天皇、祖国不惜自杀献身。因着“战争不能重复”这句话我开始揭起日本另一面的神秘,慢慢摸索探究,阅读相关书籍尝试挖掘这句话背后的意义。书本的知识是抽象的,图文并茂虽能撼动我的认知,却不及亲自去到核心现场来得深刻。

六月夏天,与南岛友人游访冲绳后,加深了我对“战争不能重复”的理解。因为经历过战争、因为沦为战败国、因为摆脱不了战争遗留下来的悲痛;追求和平成了战后日本最强烈的诉求,尤其是冲绳。二战结束70余年,冲绳还漫延着浓浓的反战意识,这是因为对冲绳而言,战争仍在持续。大江健三郎在《冲绳札记》(《冲》)提到,“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于冲绳人而言的‘战后’,只不过是“战火”中的战后;因为冲绳又成了贮藏美军核武器的基地……”。二战结束,日美签订条约规定日本不能拥有军队,也不能对外发动战争,但是它将提供美军驻扎的基地,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前线。仅占日本国土面积少过一成的冲绳,却集中了75%的美军基地。可想而知,冲绳人需要承受比本岛更多的战后痛苦,比如军机噪音危害居民健康、填海工程破坏和污染海洋,甚至发生美军犯罪威胁人身安全的事件。

这一趟的旅程我们参观了美术馆、资料馆和纪念馆,以及亲临名护市边野古基地抗争现场;对冲绳的想象和理解藉着平面的画作、立体的展示品,到身体的感知逐渐清晰,似乎能够感受深埋在冲绳人内心的不安以及他们对和平的强烈祈求。除了知道日本在1945年投降以外,也填补我对于冲绳战的知识空白。1945年的冲绳战或称“铁的暴风”,是美军利用冲绳作为作战基地以攻入日本本土而展开的战役,是日本经历最惨烈、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仅是冲绳就已牺牲了四分之一的人口。

佐喜真美术馆:画幅里的冲绳战

美术馆是一个艺术语境和历史语境的交汇点。我们参观佐喜真美术馆,此馆是嵌进普天间空军军事基地之中。这样特别的地理位置似乎也意味着在战火中宣导和平的理念。馆长佐喜真认为,为了要实现永久的和平,我们必须要一直铭记可怕的战争记忆,并时刻思考。 

美术馆的常设展展示了由丸木位里、丸木俊夫妻的共同创作的冲绳战画作——《冲绳 战之图》。这幅尺幅阔大的画作震慑了我。我坐在展室中间的椅子上呆望着这幅画,内心不禁呐喊,这不就是《地狱变》的画面吗?!画作泼上一滩滩的红色,似血似火;人的脸孔在硝烟中呈现惊悚和痛苦的表情。展览厅的空间虽然宽敞,但是这些画作却让人产生短暂的空间幽闭症,难以呼吸。丸木位里说他们画过广岛原爆、南京大屠杀,在冲绳他们才是真正画战争。这幅画实实在在表现出战争就是活在地狱里的联想。
  宽敞的展厅,却因为《冲绳战之图》弥漫着让人不安的窒息感。

《冲绳战之图》是丸木位里、丸木俊夫妻的共同创作。
画中人的脸孔在硝烟中呈现惊悚和痛苦的表情

姬百合平和祈念资料馆:直面悲痛的勇气


第一高等女子学校的女生的青春在战争炼狱里终结。幸存者创立了姬百合平和祈念资料馆,为了强调和平的重要性,于是乎把亲身经历的战争的恐怖,一代一代传述下去,是设馆的目的之一。甫进入第一展示厅,摄入眼帘的是橙底白字的“青春”二字。展览板展示着一张一张五官深邃、笑容灿烂的女学生的照片。太平洋海面的阳光原本正冉冉升起,可惜朝阳还未来得及照耀地土,就被狂风暴雨逼使进入永夜。冲绳战夺去了136条人命,这群女学生的青春就在暗黑、潮湿的防壕中忙着看护伤兵、煮水煮饭、埋葬尸体,甚至集团自决中结束。

资料馆的展示手法和呈现方式成功营造出压抑难抒的气氛。死亡人数不是一组数目,而是一群青春的生命。玻璃橱柜摆设牺牲者生前的日常用品、墙壁上挂满他们面带笑容的黑白照。我们是如此的靠近,历史是如此的沉重,使我无法轻易拿出手机触按拍摄键。历史纵然再沉重、战争创伤纵使再锥心,也无阻幸存者说出事实的真相。幸存者互相鼓励,把真相和痛苦说出来。我想也是,唯有直面惨痛,才能从中走出来。幸存者坚信,“战争毁灭一切,但是我们的故事将会继续。我们会说出事实的真相,说出镶嵌在我们身体和记忆里的战争记忆”。

边野古美军基地:缺席的美军

军事和居民的生活能有多靠近?2014年,美军把基地从普天间搬迁到边野古,填海建造新的空军基地。冲绳民众为此在基地对面扎营抗议了1800天,形成了日常抗议。我们有机会去到边野古抗议现场观察。刚抵达正在施工的基地,抗议人士热情欢迎我们,邀请我们自我介绍。另一边厢,我们也发现穿着制服、戴着墨镜的人在基地处用望远镜看着我们,像是被监视的感觉。下午三点,日常抗议开始。抗议人士坐在工地入口处,形成人肉围墙,阻止运送建筑材料的卡车进入。直等到警察叫他们离开,把他们搬走或抬走,一天三轮的抗议才结束。我们和其他观察者站在工地对面,我却不敢走近前方,不敢拍照和录影,只敢站在稍远处观看。身后有二位穿着保安制服的人对着我们不停拍照,也有一位身穿警察制服的人在我们当中走动,貌似监控我们的举动。后来知悉他是冲绳人,我才放下心头大石。无论是从用望远镜看我们的人、拍照的保安或是走在我们当中的警察估计都不是美军。美军到底在哪里呢?

冲绳的心就是追求和平


整个观看的过程,我觉得不安。内心压抑难抒、思绪沉重、焦虑恐惧的情绪慢慢堆砌上来,挥之不去。顿时,我明白,战争只是换了另一种形式存在在人民的生活里。虽然没有战火,但是各类无论是生理、心灵,生态环境上的破坏、骚扰和威胁,足以叫冲绳人不惜日日重复同样的抗议。他们不屈的精神让我想起《冲》的译者陈言在后记提到,“冲绳的心”的内涵是:人性的尊严高于一切,坚决反对一切与战争有关的行为,追求和平,格外珍惜发自善良人类灵魂深处的文化遗产。

如果有机会重访冲绳,我希望面对辽阔湛蓝的太平洋的时候不再是想起他们跳崖自杀的悲痛,而是冲绳人对和平的渴慕。海上卷起一波接一波、涌起一层接一层的海浪,这像不像是冲绳人坚韧不拔反对战争的写照?

这一趟冲绳行所以冲击,大概是因为我的人生记忆突然开展出一块前所未有的战争记忆。马来西亚缺乏以战争为主题的博物馆或资料馆。年轻的一代,甚至是我们的后代将会渐渐失去感受和梳理二战、513种族冲突给我们带来的创伤和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平台。这些保存工作有没有可能帮助我们建构“马来西亚的心”,如果可能,那会是一颗有什么内涵的心呢?

 

文字与照片:雷秋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